9月21日,《2023~2024年中国数字出版产业年度报告》在第十四届中国国际数字出版博览会发布。《报告》显示,2023年我国数字出版产业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持续推进高质量发展,展现出强劲的发展活力。产业整体规模全年达到16179.68亿元,比上年增加19.08%。其中,互联网广告、网络游戏、在线教育、数字音乐依然排在收入榜前4位。具体如下:
互联网期刊收入达34.89亿元 电子书达73亿元 数字报纸(不含手机报)达6亿元 博客类应用达125亿元 网络动漫达364.03亿元 移动出版(仅包括移动阅读)达567.02亿元 网络游戏达3029.64亿元 在线教育达2882亿元 互联网广告达7190.6亿元 数字音乐(包括在线音乐、音乐短视频、音乐直播、在线K歌业务)达1907.5亿元 与此同时,传统书报刊数字化收入增幅上涨。2023年互联网期刊、电子书、数字报纸的总收入为113.89亿元,相较于2022年的104.91亿元,增幅为8.56%。 对此,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数字出版研究所长王飚做了具体解读,他表示《报告》主要体现以下特点: 数字出版产业新发展方面—— 1. 精品内容建设持续加强,价值引领作用更加凸显。数字出版已成为主题出版宣传的重要途径。在入选“中宣部2023年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选题”的出版项目中,有多个融媒体出版项目。“2023年度数字出版精品遴选推荐计划”入选的41个项目中,有多个主题出版选题。 2. 出版融合路径进一步开拓,多元化发展优化业态布局。2023年,出版单位普遍加强了融合发展的统筹谋划,把数字化建设和出版融合发展放在更加重要的战略地位,结合自身优势出版资源和优势业务板块,在数字内容建设、拓展融合发展模式方面加大投入力度。如中华书局旗下古联(北京)数字传媒科技有限公司打造的“殷墟甲骨文数据库”可作为甲骨文研究和学习领域的重要工具。 3. 人工智能应用持续深入,全方位赋能出版创新发展。2023年,人工智能技术在出版业中已实现了全流程、全产业链应用,促进出版业生产质量和效率全面提升,产业赋能作用进一步凸显。通过人工智能技术的推广应用,可以有效减轻编辑人员的工作负荷,提高出版效率、降低出版成本。 4.网络文学不断提质升级,全版权运营机制更加成熟。截至2023年12月,网络文学读者规模达到5.37亿人,为历史最高水平;网络文学作品总量超过3600万部,其中年新增作品约200万部;中国网络文学的创作队伍进一步壮大,超过2400万名。 值得一提的是,短剧成为网络文学IP改编的新方向,也成为多家网络文学企业布局的新赛道。当年新增微短剧改编授权约800部,同比增长46%。 5. 数字教育健康稳步发展,教育服务体系加快构建。截至2023年底,国家智慧教育平台累计注册用户已突破1亿,浏览量超过367亿次。职业教育成为出版单位和教育机构布局的重要领域。 6. 全媒体营销体系趋于成熟,品牌建设能力显著增强。2023年,短视频电商码洋比重为26.67%,已超过垂直及其他电商成为第二大销售渠道。 7. “走出去“步伐日益稳健,国际传播效能持续提升。2023年,网络文学海外市场规模超过40亿元,海外活跃用户近2亿人,覆盖全球200+国家及地区。 截至2023年末,各海外平台培养海外本土作者近百万,海外原创作品超过150万部。AI技术在助力网络文学出海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8. 走出去产业保障体系进一步健全,高质量保障机制持续完善。2023年出台的10项团体标准覆盖行业发展的最前沿热点领域。从人工智能到数字内容分发与运营均有涉及。 9. 新型人才培养稳步推进,人才发展机制不断健全。2023年12月,中宣部、教育部联合印发《关于推进出版学科专业共建工作的实施意见》,提出“引导鼓励有实力的出版单位、数字技术企业,积极参与出版学科专业共建工作”,对数字出版人才培养提供了有效路径。 中国数字出版产业新路径方面—— 进一步健全顶层设计,引领产业高质量发展; 持续加强精品内容建设,完善双效合一发展机制; 提升科技创新应用能力,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 提高数据管理运用水平,促进数据有效流通和使用; 健全数字内容质量管理,构建良好出版产业生态; 完善“走出去”整体布局,有效提升国际传播效能。 中国数字出版产业新趋势方面—— 1.出版深度融合发展机制将进一步健全。 出版单位将进一步完善推进数字化建设、出版融合发展相关顶层设计,加强出版融合发展的全局化、系统化、协同化规划部署,为开拓融合发展路径、提高融合发展质效提供更加有力的保障。 2. AI将持续赋能出版服务模式创新。 AIGC在数字阅读、动画、影视、音乐、新闻、数字教育、直播、社交媒体、会议等领域和场景都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已有多家出版单位将AIGC列为布局未来产业的重点。 3.数据对出版提质增效赋能作用更加凸显。 出版业数据资产化将围绕以下三个方面展开。一是建立以数据为驱动的管理机制,促进相关资源的优化配置,让出版企业的相关决策更加科学精准;二是以数据贯穿出版流程环节,提高出版服务供给与需求的适配度;三是围绕数据质量和数据价值建立评估标准,围绕数据质量、数据资产、数据交换等方面,构建数据服务体系。 4.数字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深入推进。 出版单位和数字文化企业围绕数字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将开展更加深度的合作,建立数字文化公共服务协同发展机制,丰富数字公共文化产品,扩大供给范畴。 5.内容营销将成为出版品牌营销的重点。 内容营销将成为品牌营销的重要手段,强调针对细分不同受众圈层进行精准化的内容营销,为不同圈层的受众提供有价值的内容,并对他们的需求和反馈可以给予及时的回应。 6.数字内容治理体系框架加快构建。 数字内容治理体系建设将主要围绕三个层面。一是意识形态的审核把关;二是数字内容质量的审核;三是数字版权治理。 7.全球化数字内容协同体系将加快建设。 未来,围绕数字内容高质量发展和治理能力提升的全球化协同合作将进一步加深。通过打造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立体化的国际出版文化交流平台,促进优质数字文化产品的交流。 8.数实融合步伐加快将持续拓展新场景。 虚拟数字人也将作为版权产业链中的重要一环,进一步释放数字版权价值,为数字内容产业创新发展提供更多可能性。 9.数实融合步伐加快将持续拓展新场景。 构建数实融合生态将从内容建设、底层技术、终端研制、标准制定等多方面协同推进。除了游戏、动漫、新闻媒体、营销等领域,在文旅、文博、教育等领域持续拓展数实融合体验新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