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全球最聪明的大脑聚沪探讨科技未来
2024-09-11    来源:北京     作者:马江博

当你走进10000平米的超大展馆内,强烈的科技感未来感会给人以极大感官上的震撼冲击

图片

从人工智能实验室到全球远航港,从数据工厂到未来财富空间,各类科幻电影中才有的技术已经照进现实。

图片

而当你继续走,走进大会的主论坛,全球顶尖学者、企业家以及身为普通人的我们都齐聚于此探讨科技对生活的改变和伦理,既宏大又细微。

图片

美国科学院、工程院、艺术与科学院三院院士Michael I.Jordan在外滩大会主论坛发表主题演讲。


每一个人都是听众,也是参与者。这不是精英的内部论坛,而是科技的贴地飞行,是精英和大众,科技和人文的碰撞与对话。

他们会讨论这些问题,比如:

1、AI越来越发达的当下,AI会不会和人类抢饭碗?

2、技术发展到底是加剧社会不平等还是缓解不平等

3、未来AI可能超越工具属性,获得意识,甚至建立AI文明吗?……

图片

这些问题都是在这个科技大爆炸时代下,每个人内心的疑问和切身利益。而此时此刻上海的一场科技大会,给出了这些科技人文问题的答案。

9月5日-9月7日,2024Inclusion·外滩大会在黄浦江畔举行,来自全球最聪明的大脑聚首于此探讨科技未来。而这场科技峰会,被外媒评为“2024下半年最值得期待的全球创新科技大会”。

事实上,外滩大会这三天的展览和论坛,有一条贯穿始终的核心主线,也是这次大会给我最深的感受,就是:

科技为人。

由此,科技发展正浮现一个新的关键本质:它不仅仅局限于追求科技性、经济性,而是越来越多地重视科技的人文性。

或者说,人性。


科技有伦理,科技的进步是要完善人

在主论坛上,香港科技大学校董会主席、美国国家工程院外籍院士沈向洋提出一个新颖的观点,“人类和机器交互的方向是AI与IA”,AI是人类创造机器,而IA(智能增强)则是用机器来增强人。他认为,人是中心也是主体,它聚焦于运用技术提升人类的能力,而非取代人类

图片

这显然是在回答大家的焦虑和不安。

就在两个月前,当无人驾驶开始在城市应用,无数的司机似乎都感觉到未来被时代抛弃的危险。不仅是司机,各行各业的人们在面对“被AI抢饭碗”时都会有极大的不安。

但就像100年前汽车出现替代人力车那样,最终是人转行成司机,运用更先进的汽车来载客。虽然我们无法预知未来AI的具体应用,而当下,让AI增强人的能力,更是AI的意义所在。

科技不应该是人的敌人,而应该是人的助手

还有很多。比如CodeFuse代码大模型能够让程序员解放双手,再也不用重复ctrl C/V;复旦大学的“类脑数字孪生系统”通过对大脑的模拟,让研究人员能够理解大脑的运行机制……这些都是运用科技来增强人的能力的鲜活例子。

目光聚焦到另一边

一场高水平的AI创新赛——全球Deepfake攻防挑战赛,正在外滩大会开赛,来自全球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000多名选手参加。
图片

AI时代下,每个人都可能成为被Deepfake(深度伪造)的对象,成为那些我们没拍过、没录过的音视频的“主角”

如何证明“我不是我”居然成了难题,另一个对应的难题是,被这类深度伪造欺骗的人又该如何识别和防范?

这便是Deepfake攻防挑战赛的意义所在

通过聚集全球顶尖大脑,以一种相互攻防的技术比赛,来相互找出各自的弱点和缺陷。用AI打败AI欺诈,背后是,是阻止Deepfake(深度伪造)对技术信任和社会信任的破坏。

确保AI向善,科技不应该构建邪恶,而是应该构建光明

图片
“未来安全实验室”,观众在体验蚂蚁“蚁天鉴2.0”的“AI鉴真”功能。

但是要承认,科技的高速发展是一把“双刃剑”,科技进步也带来一系列“副产品”,比如人们对人工智能的恐惧,而这种恐惧,越发展,越强烈。

针对这一问题,此次外滩大会上专家带来了强烈的思想碰撞:

比如中国工程院院士、之江实验室主任王坚表示:“人工智能正在技术、机制和基础设施领域同时发生变革,这些变革将创造未来。没有比在同一时间发生这三个变革更令人激动的事情了。

图片

而美国三院院士迈克尔乔丹则指出了担忧:“缺乏对集体性、不确定性和激励机制的关注,是当前对人工智能的讨论中缺失的三个方面。

不过这些顶尖的科学精英和学者,正在达成一个共识:

科技是发动机,人文是方向盘,只有充满人文主义的科技进步,才是真正促进人类社会发展的良性动力。

说实话我很喜欢这个充满着人文主义表达的结论。

不过更多的公众似乎比现场的科学家和我这个观察者更乐观。

在大会场外,科技人文十大问题也引发了上海市民的热议。一段街采视频甚至上了微博热搜,他们面对AI情绪稳定且怀有乐观地期待。比如一位阿姨甚至表示不反对女儿将来与AI谈对象,因为“现在年轻人都不愿意谈恋爱,只要肯谈,随便他是 AI 还是人。”

图片

总觉得,此时此刻,冷酷的科技被这个乐观而烟火气的上海丈母娘打败了。


科技有使命,科技的发展是要服务人

科技是手段,人才是目的

在未来健康展区,一项AI医疗技术也引起了我的注意。

这是阿里达摩院研发的AI辅助多癌早筛技术,通过AI增强平扫CT的“发现能力”,能够在病症早期发现8种主要癌症、5种慢性疾病,从而进行更加针对性的治疗。

图片

要知道,很多我们认为的“绝症”其实并非无药可治,而是无法在早期诊断出来,医疗技术有限导致拖成“绝症”。

阿里达摩院这项诊断技术无疑极大增强了医生对疾病的早期精准诊断能力,从而对症下药。

这次外滩科技大会将“科技服务于人”这一点展现的淋漓尽致。

这次有10多家国内顶尖企业带来了20多款重磅AI产品,覆盖了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支付宝带来AI生活管家,简单一句话就能让AI自动给你订餐、订机票、订酒店,能按指令完成超8000项数字生活服务,不仅“有脑有嘴能对话”,更是“有手有脚能办事”。

浙江卫健委带来“安诊儿”数字陪诊员,让每个人都有自己陪伴一生的“专属私人医生”,从健康管理、疾病咨询、入院诊疗到术后康复,安诊儿都会全程陪伴你,给你提供贴心专业的医疗建议。

图片

甚至还有AI情感机器人,能够像伴侣一样倾听和分享你的喜怒哀乐,不少网友更是开玩笑说“情绪好稳定,好想谈”

图片

这个叫“阿奇”的桌面机器人不但能陪独居老人聊天,还能识别老人摔倒、昏迷等意外情况,安抚鼓励老人,同时联系子女和120求助。

一方面我感叹于科技发展之快,快到一下子就进入到了解放双手的“托管时代”;另一方面我也看到,各种前沿科技的大发展正在改变现代社会的发展轨迹,改变每一个人的生活方式

此次论坛上,知名未来科技学者、《连线》杂志创始主编凯文·凯利说:“人工智能正在重塑我们的文明。也许一百万年来,我们一直是这个星球上唯一的智慧物种。但如今,我们正在创造人造的‘外星人’,它们将诞生思想,并进入我们的世界”。

图片

进入我们的世界啊?这真是一个历史性的变化。

我们无法预测科技的速度,但是我们知道科技越发展的目的是

事实上,我更喜欢的是香港科技大学沈向洋的另一个判断,他说计算机历史上的赢家,无论选的是什么技术路径,都是那些帮助到人类更好使用机器的人。

科技有温度,科技的底色是抚慰人

大会上专家讨论很多的一个话题是:“人工智能+生命科学”会帮助人类突破生理极限吗?

关于这个话题,印象最深刻的是这样一个场景:12岁就失去右臂的00后男孩周键,借助人工智能和脑机接口技术,用仿生手臂在主论坛现场弹奏钢琴曲。生活中的他,在仿生手的帮助下,还可以打开塑料包装袋、提东西、打球、做咖啡,甚至还能去健身房撸铁和攀岩。虽然他不幸失去了一只手臂,但他没有失去他弹奏和运动的梦想。

这一刻,科技有了生命色彩

图片

而此前,包括杭州亚运、巴黎奥运上那几位戴上机器臂、机器腿,重新站起来的火炬手与运动员,都让人为之动容。

在这次的外滩大会中,不管是从老年人的“银发守护”,到纳米线人工视网膜修复视觉技术,还是从BrainCo智能仿生肢体到蓝马甲助老智能体

图片

它们都有一个共性:关注那些从前不太被关注的群体,老人、留守儿童、残障人士。很多时候,他们是科技弱势群体

老年人群为例,在去年大语言模型成为业界追捧的热点之时,很少人认为这场变革与老年人有关。然而现实情况却是,老年人不仅涌现出年轻人意想不到的需求与创新,他们也期待着人工智能能温暖心灵、提供更多善意和关怀

图片

蓝马甲助老志愿者陈幼娟在外滩大会展区向老年参观者展示以她为原型搭建的助老智能体,所有关于智能手机怎么用的问题,都可以在这个智能体中找到答案。


再比如每年有超过约50万的走失老人,而适老化产品的面世,能利用AI引导老人回家。还有很多,比如针对1300万自闭症儿童的“AI康复计划”,比如用神经调控康复装置解决脊髓损伤残疾人排尿困难…….科技弱势群体正在被看见。

让科技不会遗忘人,让科技造福所有人,让科技有情怀有温度抚慰人,这是外滩大会的精神内核所在。

其实直到结束的今天,我脑海中最深刻的画面,还是我上面提到的主论坛上失去右臂的00后男孩周键弹钢琴的画面:

一个冷寂的星空背景下,一束光打在他身上,一个人的手臂和一只仿生手,一起弹奏出《大鱼》。它是一种隐喻,在这个孤独的宇宙中,这个看起来冰冷的仿生手和它背后的科技,是人类为自己创造的:

唯一的伙伴

这是科技的冷峻和人性的温暖的碰撞,而以人为本”的科技人文主义价值观,将是科技发展的最终坦途。

人民公安

热门话题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人员查询 | 战略合作章程
Copyright © 2024 中国经济法制报社
主管主办单位:中国国际经济发展促进会
总部地址: 北京市大兴区星光影视园新媒体大厦3号楼
京ICP备2024077443号-1 运维单位:汇晟传媒 (北京) 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