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局之下,中国企业“出海”如何规避风险?
2024-09-30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本报记者 丁明豪

“脱钩”“断链”的贸易制裁和威胁,非但没有把中国企业“封锁”住,相反却激发了中国企业的出海热情。中国企业出海不再是单纯的产品出海,而是升级到到国外投资办厂,直至供应链出海、产业链出海、品牌出海


出海,出海


“出海”,正在成为中国企业家交流中的高频词。受大国博弈、地缘政治风险等因素的影响,一些出口导向的企业,把出海看成是决定其生死存亡战略选择。新一轮中国企业出海热潮的规模是超乎想象的。

根据艾媒咨询调查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8月份,分别有29.5%、39.4%的大、中型企业已经实施出海战略;28.9%的小企业已经有布局出海的计划。此外,87.6%的被调查企业对布局海外业务表现出积极心态,其中新锐出海企业展示出的信心更强。

商务部数据显示,2018年至2022年的五年间,中国制造业对外直接投资流量的复合年均增长率达到9.2%,反映出中国企业在全球制造业领域的投资正在持续扩张。

其中,中国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投资,远高于平均水平,并且呈现出逐年增长的趋势。2022年,中国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非金融类直接投资1410.5亿元人民币,较上年增长7.7%;2023年,非金融类直接投资规模上升到2240.9亿元,增长率攀升至28.4%;2024年1-5月,非金融类直接投资909.9亿元,同比增长16.3%。

不但中国企业出海的势头越来越强劲,出海企业的产业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出海企业不再局限于玩具、服装、家具等低端产业,而是升级到代表未来产业方向的高端产业。特别是以电动载人汽车、太阳能电池、锂电池为代表的“新三样”,正在成为中国企业出海的新势力。


绕道,绕道


避开美国“友岸外包”“近岸外包”等针对性政策的锋芒,减少关税等歧视性政策对企业经营的影响,扩大国际市场份额,甚至是绕道出口美国,是一大批企业选择去海外建厂直接动因。

以墨西哥为例,中国汽车直接出口到美国,需要缴纳高达25%关税。最近,美国政府又把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关税增加了100%。而从墨西哥出口到美国的汽车,仅需缴纳2.5%的美国关税。在墨西哥组装的零部件,则需缴纳0%至6%的关税。

《北美自由贸易协定》(NAFTA)赋予了墨西哥出口美国商品的低关税优势。受此影响,众多中国制造业企业家频繁来往太平洋之间,纷纷在墨西哥投资建厂。2022年,中国对墨西哥直接投资同比上升48%。华为、联想、TCL、海信等将近1000家中资企业在墨投资、投产,呈现出短时间“大规模”进入的特点。

根据《国际商报》数据,截至2023年4月10日,已有近3000家中国企业进入墨西哥市场。其中包括北汽、江淮等中国汽车品牌,以及顾家家居、敏华控股等家居企业。

由美国主导的政策变数不断,也深刻影响着投资的布局和变局。比如,在《美墨加贸易协定》之下,新协定中对于75%原产地生产的汽车与零部件规定,就迫使中国企业不得不选择产业链整体出海的对策。这样的例子,在其他行业、其他国家都曾经频繁发生。

从单一产品出海,到产业链、供应链整体出海,是新贸易背景下中国企业出海的重要特征。泰国新能源车产业链的发展,非常具有典型意义。泰国政府要求40%的零件和加工产值来源于本地,但可以允许外资全资控股,形成了本土、中国、日美等厂商共同参与分工制造的格局。

伴随着整车企业在墨西哥设厂,汽车产业链的供应商也已经在墨西哥有所布局,其中包括宁德时代、拓普集团、东山精密、三花智控、爱柯迪、银轮股份、模塑科技和旭升集团在内的数十个厂家。产业链整体出海的特征非常明显。


风险,风险


中国企业在出海寻求发展机遇的同时,也不断遭遇到跨国经营所带来的巨大风险。特别是近期小米集团和福耀玻璃等大型公司,在其投资国所受到的挫折,让中国企业家对出海的风险有了更直观的触动。

从2004年TCL并购汤姆逊彩电业务遭遇滑铁卢算起,中国企业的海外投资总是伴随着不同的风险与困境。除地缘政治和恶意抢掠的风险外,对于文化、法律和规则的不同认知,是中国企业在海外投资中面临的共性问题。“一带一路”是国家战略,中国企业出海投资有现实的需求,但中企对外贸易涉及的国家法域众多,中外法律差异之下,中企对外的投资、贸易可能会因为相关国家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复杂因素而面临不确定的风险。北京泽亨律师事务所主任张雪峰律师认为,中企在“走出去”之后要适应海外市场建立自身品牌,且应避免遭遇不必要的法律风险,是我国涉外企业面临的现实问题和较为关注的重点需求。除了中外法律差异、反倾销调查、知识产权保护、税收风险评估和企业资产安全等系列问题,而且不同国家的文化习俗也是企业需要考量的因素。

《财经》杂志在墨西哥的调查发现,当地人对于中国高管指着人说话、粗声大气等管理行为特别不能接受。这种跨文化差异造成的误解和矛盾非常普遍,并且投资企业往往很难认识到,从而为冲突的形成和暴发埋下的导火索。

更多的企业已经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在海外投资之前,就到投资目的地去踩点探路。和以往参考学习式的考察不同,这些企业家海外投资的目的性很强,特别是制造业都是重资产投资,任何不慎都可能造成惨重的损失。因此,他们会关心更多的细节问题,考察的时间也会拉长,11天的考察甚至是更长时间的考察,正在成为主流。

中国企业家赴墨西哥考察团、赴马来西亚考察团、赴印度考察团……各种类型的考察团一个接着一个,但最主要的目的只有一个:出海。省级政府、地市政府、全国青联、行业协会、咨询公司、媒体,甚至是旅游公司都纷纷组织企业家境外考察。中国企业家海外考察的热度,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中国企业出海的强烈冲动。


抱团,抱团


抱团出海,到产业园区去,是新一轮中国企业出海热潮中的一个显著特点。

产业园区不但有供应链和产业集群的优势,更重要的是可以形成一种力量,可以通过与当地政府的谈判,获得更多的支持并减少一些不确定性的风险。尤其是在应对各种恶意侵害时,拥有无比单一企业更强大的资源和能量。

与此同时,抱团效应也可会形成更多的信息渠道,对外部信号更加敏感,从而以更敏捷、更有针对性的策略应对可能出现的变局。后来的企业,也可以向在当地已有“根基”的企业学习到更多本土化的经验,有效避开“文化雷区”。

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很早就有抱团出海的惯例。往往是一个企业出海,就可能会带动多家企业去同一目的地。比如,根据宁波市商务局统计,截至2023年底,经核准备案,该市共在墨西哥设立境外企业(机构)47家,核准备案中方投资额13.4亿美元。

在墨西哥的汽车产业链集群中,新莱昂州占据了核心地位,其独特优势还在于该州境内有一家中国企业合作设立的工业园区,以拓普集团为代表的中资企业(特别是浙商)集聚现象比较明显。

据不完全统计,中国企业在“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已经设立产业园区超过100个。为中国企业出海创造了有利条件。


一线观察

热门新闻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人员查询 | 战略合作章程
Copyright © 2024 中国经济法制报社
主管单位: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主办单位:国家发改委国际经济发展促进会
总部地址: 北京市大兴区星光影视园新媒体大厦20号楼
京ICP备2024077443号-1 运维单位:汇晟传媒 (北京) 有限公司